当前位置:速扒入 > 技术 > 正文内容

深扒区块链发迹:区块链活动的“笑话”

速扒入2018年06月21日技术1046

最近,区块链这个圈子热闹的不像话,从业者们终于摆脱了大佬撕逼、币价涨跌,把自己炒成了热点。实实在在的讲,区块链能成为如今的主流创业方向和热门技术方向以至于成为全民追逐的风口,离不开比特币、以太坊等几大主流币的推动。区块链行业能够有今天这种级别的关注度,也确实是比特币20000美元所带来的长尾效应。

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如果深扒区块链发迹的原因,或许所有从业者都可以被归为币圈的人,但显然三点钟的大佬不愿意和宝二爷归为一类人。不过,现在国内的政策大风向是否定币的价值,肯定技术的价值,所谓的技术,也就是区块链。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区块链的大会都是技术宣讲、布道,项目的活动简直“凤毛麟角”。不信?那你看看整个6月份,30场活动没有一个是和项目方有强关联的。

鸵鸟区块链统计的6月份区块链活动

活动多,好的一面是关注度与参与者双高,坏的一面就是前几天某某论坛的那一出闹剧,以及半路刹车甚至“跑路”的媒体,甚至连手拿剪刀扣logo这种事都干的出来。当然,项目方无所顾忌博眼球的行为对于整个行业的伤害更大,这也是一些媒体能够单方面取消合作的理论支撑。要说媒体没有契约精神,遇事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保全自己,这也没错。如果说是主办方作茧自缚,似乎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这件事最大的影响还是区块链行业遭受了巨大的内伤,一出闹剧,主办方和媒体之间的关系几乎降到了冰点,甚至一些媒体之间也从表面兄弟变成了公开对立。虽然现在还看不出后续的消极影响,但在目前这种浮躁的环境以及同质化严重的环境下,不排除因为此次事件造成的裂痕最终演变成恶性竞争。要知道,媒体掌握的是拥有无限潜力的舆论工具,可以规劝企业,也可以让一个行业变得血雨腥风,哪怕最后让圈外人看“笑话”。

最近,媒体之间就弄出了这么一出“笑话”。

想必很多人都看过某媒体首发的一篇题为“做了两个月区块链媒体,我去了8个国家,环球旅行的梦想轻松实现”的文章,文章总体是在揭露链圈媒体免费出游多个国家、住五星级酒店、轻松发通稿(由项目方提供),此外还写到了区块链媒体招人的标准是“颜值即正义”,以及通过诸如换美女头像等小动作迅速融入圈子。

原文章内容截取

在文章还未大范围传播的时候一切风平浪静,直到那张区块链女神群的截图持续发酵之后,部分头像/肖像被曝光的媒体人在群里直接diss发稿方称:“我干了这么长时间,怎么从来没有遇到这种好事?”甚至连币安联合创始人何一都给炸了出来用轻松调侃的预期否定了文章所写的大部分内容。

但事件高潮却是在那份抵制声明发出前后,一位业内人士联合数十家区块链媒体对发稿方进行了全方位的回击/维权,事件的焦点在于文章图片侵犯了相关媒体人的肖像权,同时,文章对媒体的嘲讽、批判严重失实。

在刚刚公开维权的时候,发稿方的负责人还曾在各大媒体群、朋友圈进行过反驳,但立马被媒体抓到了小辫子,所谓投稿,实际上就是上述负责人自己的笔名,而且,一些媒体人提供的截图显示稿件系发稿方原创。之后,该负责人还曾改换说法称确实有编造的成分。

维权方通过一些过往历史以及文章等,基本判定所谓的“链圈媒体环球游”的文章系人为创作的故事。到目前为止,事件已经演变成了维权方的单方面“围剿”,涉事方已经禁声,未再对此事发表过任何言论。目前为止,虽然上述发稿方已经很长时间未再做任何回应,但维权方并没有任何松懈,现已开始清理媒体群中所有已知的发稿方相关人员。

客观来说,发稿方通过一些模糊不清且有些不负责任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吸引了大批流量,却是将整个链圈媒体置于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媒体如鲠在喉也在情理之中。

但事件发酵至今,维权方一些行为欠妥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尤其是号召媒体去搜集发稿方以及其负责人的“黑料”,这种情景也只是一些大厂在做舆论战时在一些爆料平台才能看到一些虚虚实实的证据。

笔者认为,维权是正当的权利,理应全力捍卫。但维权最怕的还是被情绪左右,一旦逾越边界容易害人害己。

冷静来看,既然要维权,最好还是要诉诸法律,企图通过舆论将对方钉到耻辱柱上最后只会演变成媒体间的口水仗。好在,维权方确实也在搜集证据并计划交由律师处理。

短短几天,两次影响广泛的事件接连发生,看似“正邪分明”但实际涉事方没有一个能够毫发无伤的,更关键点的是,两次事件媒体牵扯极深,甚至是媒体间的直接对抗。这对整个行业来说不能算是一件好事,而且也让外界看到了整个行业浮躁的程度。

本身区块链行业在94之后就是战战兢兢的往前走,偏偏这种时候闹剧与撕X接连不断,加上某些群体或个人为影响币价或宣传自己而炮制的一些谣言(比如纳斯达克上线虚拟币交易所),看似光鲜亮丽的区块链,实则已是一潭浑水。

在这种情况下,媒体本是可以引导整个行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存在,没成想,却把自己也变成热点。连续两次事件的发生,让媒体的公信力遭到一定的损害,甚至会让外界质疑媒体的立场。难道链圈媒体就是为了吧logo挂到合作名单里、出事之后溜之大吉?亦或不惜损害同行也要炮制“豹文”吸取流量?

上一次媒体被外界当成“笑话”,还是那篇“腾讯没有梦想”爆火时一张百分百P过的“马化腾回应图”骗过了大部分权威媒体的眼睛。

行业理性需要阵痛,短时间内出现的大量链圈媒体同样需要这样的市场教育。实际上,链圈媒体已经开始逐渐出现分层,一个行业的红利期并不会存在多久,短时间内成为红海的链圈媒体最终也不能留住太多参与者。

无论在哪个行业,作为媒体,纯粹追求流量与眼球终究无法成为称职的监督者与观察者,甚至无法在行业内立足。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